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文化资讯

百相越沧溟,定颜守中见惊鸿——变脸艺术家姚则浩的破壁之路



2025-05-15来源: 艺术中国

2025年乙巳蛇年新春,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被一片东方红点亮,这场传统新春庆典吸引了全球80万观众齐聚现场,创下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新春庆典活动,同时被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。

当变脸的鼓点响起,青年艺术家以雷霆骤变之势撕开脸谱——蓝面蛟龙、金甲战神、素面真容层层递现,“一秒三变、抓脸、回脸”等绝技震撼全场,掀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。当最后一层脸谱在欢呼声中褪去,露出真容的瞬间,姚则浩的眼底泛起灼热的泪光——这不仅是聚光灯的温度,更是文化共鸣从心底升腾的滚烫。演出筹备的过程中,他反复克服行头材质与运输难题,根据异国气候调整表演细节;筹备过程一波三折,直到演出结束,观众们簇拥着触摸道具,在指尖温度中完成艺术共鸣。

作为传统流派的变脸艺术家,他用一场《蛟龙出海》,让世界看到了变脸艺术的惊鸿一瞥,这场表演不仅展现了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命力,更揭开了一位艺术家用血汗与智慧书写的传奇。

淬火之路:从江南少年到变脸技艺

艺术锤炼的密码,往往藏在最痛的记忆里。

“现在松了,你这辈子都别想摸脸谱!”姚则浩舅公的呵斥声至今回荡在他的记忆里。十岁那年,姚则浩的双手每日需浸泡于舅公调制的辣椒水中,指尖脱皮、丝线割肉。十三岁首次登台,崩断的暗线将脸谱绞在脖子上,观众的哄笑与油彩铜盆的翻倒声交织成少年时代的阴影,他蜷缩在后台戏服堆里,咬破的腮帮子渗出血腥味。姚则浩的舅公却只是递来半张破碎的白脸谱:“我当年演砸时,老师傅让我喝烧酒配香灰镇神。”

这些“狠心”的锤炼,最终化作扎进泥土的根。在异国暴雨中的露天演出,雨水泡软脸谱面料,姚则浩徒手扯断绞死的丝线,以雨水为墨抹出半面花脸。掌声雷动时,他摸到掌心血口,忽然明白:“真正扎实技艺,是血汗浸透的笨功夫。”那些曾被视作折磨的练功过往,如今成了他在风浪中扎进泥土的根——被辣椒水泡烂的手能在零下二十度稳抓暗线;被竹棍抽出的腰伤,练就巧劲化解舞台意外;十三岁绞死的脸谱催生出更保险的“双扣结”……他在挫折里咬牙坚持,也逐渐更为领悟变脸的要义——真正的技艺从无捷径,唯有用血肉粘合裂痕。

在裂缝处扎根:从舞台艺人到文化炼金士

2018年夏夜,江南古镇百年戏台的冬瓜梁在暴雨中坍塌,成为姚则浩人生的转折点。当开发商随意出售含有历史意义的材料时,姚则浩第一次意识到“让古老技艺开口说话”的紧迫性。这将他推向大学的专业课堂,也让他直面裂缝处的刺痛——传统戏袍在海外误标,观众将变脸技艺与流行文化混淆。  

这些碰撞在另一种程度上,让他找到破壁的契机,他开始用“炼金士”的姿态重构传统,开启对话新征程,他将经典剧目角色比作世界文学形象,允许学生为脸谱添加本土纹样,在特殊教育课堂用可水洗染料教学……当金发女孩索菲亚用蜡笔画出带泪滴的图谱时,姚则浩更理解:文化传播不是供奉标本,而是碰撞的裂缝中炼出新的合金。

雷霆骤变似水墨:在刚柔并济中破界

姚则浩的变脸艺术,是一场巴蜀血气与江南灵韵的对话。

在代表作《夔门试刃》中,他脚踏传统“四方步”登场,转身化为“云步”,以旦角“遮羞扇”技法成为变脸的障眼法;抛接折扇的瞬间更暗藏“扇不过眉”的武生传统与“虎口擒扇”的力道。以传统步法融合戏曲身段,这种“刚柔并济”的美学,被他凝练为手快非目的,形神合一方为真的哲学,他说,“变脸的快,是狂草笔走龙蛇下的定力,是数十年如一日将力道渗进青石板的稳。”

面对传统技艺的困境,这位“90后”青年艺术家认为应该以开放姿态破局:将舞台技艺转化为互动体验,与数字平台合作开发创意内容,用AI技术修复历史影像,思考着如何让老技艺在数字时代长出年轻血肉,他说:“传统与年轻的平衡本质是‘对话’而非对抗,如何平衡保护与创新,让每一次破圈都成为深度传播的入口,而非速朽符号。”

定颜守中:让老技艺焕发新生

当被问及艺术生涯自评,他说“如果满分100分,我给自己打75分。”扣分项里包含因练功失去的健康,有面对误读的无力,以及未能教会舅公打视频的遗憾。但他始终记得,舅公檀木戏箱底压着一张泛黄的纸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:“浩娃子第一次夹起豆子——2010年惊蛰。”

从江南戏台到特拉法加广场,从辣椒水浸泡的双手到AR技术修复的脸谱,姚则浩始终践行着“如果文化有形状,一定是中轴不动的定海针”。正如他为自己艺术生涯写下的注脚:“百相越沧溟,定颜守中见惊鸿”——纵使万千面孔跨越沧海,唯有守住中轴,才能在瞬息万变中,让世界看见那道惊鸿一瞥的技艺魂。

而今,那张压在舅公戏箱底的泛黄纸条,已从第一次夹起豆子的笔迹,化作80万观众欢呼声中的自信。他常常被追问“为变脸付出值得吗?”,姚则浩承认曾经幻想过的“万人喝彩”确实存在,看到变脸带着自己走向更大舞台的那刻也为自己骄傲,但姚则浩最为珍视那个曾经以为“变脸能拯救世界”的天真孩子,也庆幸现实曾经撕碎了幻想,重塑他对变脸技艺的认知:期待中的“金线戏服”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袍子;真脸谱的硬度勒出无数血痕;以为的“变脸秘诀”其实是日复一日枯燥的练功时刻表;现实中微薄的门票甚至不足够支撑生计……但若重选一次,姚则浩坚定地说:“我仍会伸手去接舅公那罐辣椒水。也唯有破碎过,才知道哪些东西值得用血肉去粘合与坚守。”

这条关于坚守与破壁的路仍在延伸,姚则浩明白,真正的惊鸿并不是刹那炫技,而是笨功夫长出的永恒。
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